返回 家教资讯 合肥

浅谈钢琴学习之道

2010/11/9 11:15:00 浏览:1244 来源:合肥家教网

钢琴这件来自于西方的乐器被称为“乐器之王”。被这样称呼的最主要原因是它演奏技艺艰深、表现力极丰富。从现代钢琴的诞生至今的三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和钢琴学子,象传递接力棒一样孜孜不倦地钻研和传承它的弹奏技巧,对它的钻研将是永远不会停止,其技巧也是永远不会被挖掘枯竭的。因此,若家有琴童,应该走一条正确的学琴之道。这样,才不至于在孩子教育上留下遗憾或后患。

一、选择良师——学琴第一要务

我国的广大普通民众因为接触钢琴只有几年或十几年的历史,所以在民众中,还有不少人对钢琴的技术性这一点认识相当的肤浅。特别是在小城市,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自己从没学过或没系统地学过钢琴,买回琴后不找教师指导就自个乱弹一气;更有甚者就干脆充当起老师开始教起学生来;家有孩子要学钢琴,其家长在选择老师时表现得非常的盲目。随便地听信“江湖艺人”般的人信口雌黄,或就近找个琴行入学。一不打听该老师的根底,二不陪孩子去听一听老师的课,观察观察该老师是否在行。结果,有些碰上这种庸师的孩子学了很长一段时间,毛病一大堆而家长却还浑然不知。最后学不下去了,还安然地听信该教师找出的一些推卸责任的理由。还有的家长明知已误投师门却又不愿换老师:一曰“老师那么热情,走了觉得对不起人家”;二曰“我离那里近,图个方便”。笔者身边就曾见到这样的例子:某琴行向外边鼓吹他请了一个某师范大学音乐系的“退休教授”来教琴,有些无头脑的家长便把孩子送到该“教授”的门下了。但这教授居然不识线谱,每次上课都复印了一些简谱的小曲子发给学生弹,而这些学生和学生家长却不能从中看出端倪来。悲哀。。。。。。

择师,首先应考虑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的专家或专业老师,其次是接受过正规而系统的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训练的音乐学院专修毕业学生,再次是师范院校音乐系毕业的从教教师。在多数小城市和大城市的边沿地区,第一类的教师可能没有,但在师范院校系统或较系统地学过钢琴,毕业后在当地从事教育的音乐老师还是找得到的。如果在后两类老师那里学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在这方面有很高的悟性时,应果断地将之送前一类老师那里去,哪怕是多花些时间和经济,多走些路也是应该的。你不见近些年在国际上出了名的陈萨和李云迪都是每周从重庆乘火车到几百公里外的成都去学习的吗?还有万州出去的那个沈文裕,开始学琴时就在原万县市艺术馆刘建平老师处启的蒙。刘老师发现他是一个奇才,马上将他介绍到了四川音乐学院去,结果成为了继陈萨、李云迪之后的重庆籍第三个钢琴才。如果发现孩子投到了前面提到的那种庸师那里,家长应立即换老师。俗话说:“白纸上边好写字”。初学琴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如果被这样的老师将“纸”弄脏了就不能“写字”了。

二、 “陪学、陪练”——学琴初段的必要

有的钢琴教育家按年龄分段,把十二岁以下的都定为初段。不过,因为开始学琴的时间有早有迟,学习的进度有快有慢,所以笔者倒认为按学习的程度划分为最好。愚意认为,如果按车尔尼的练习曲来划,则是849程度及以下的为初段。如果是参考全国考级曲,则是五级及以下的程度为初段。

儿童初学阶段就等同于幼儿学步,需要随时有人陪护。老师授课就是教学生“走路”的方法,课后的练习就应有人按此方法陪护练习。初学琴的小孩子因其年龄小,其年龄特征是擅长于模仿与动手,但不善于思考和识记教师的要求,所以往往会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如不认读乐谱,不背记旋律,不注意手形要求和触键方法而只顾一个劲地弹等。这就需要有家长或恰当的成年人当陪学和陪练。授课时记下老师讲的方法、知识和要求,在回家后的练习中又要求陪学者按教师的方法和要求指导孩子练习。有了陪学、陪练者的陪护辅导,学琴孩子可以避免走弯路,可以较顺利地走过入门段,且在各方面都可避免出现不良习惯或坏毛病,为以后的学习开创一条“高速路”。若反之,则会让孩子在入门段的路上艰苦蹒跚。这样就可能出现几种后果:一、前进速度很慢,久久走不完这段入门路;二、知识与技能等各方面都较弱,且在弹奏技术上出现一些不易剔除的老毛病,随曲子的难度的加深而开始出现力不胜任的现象;三、老是弹不好曲子便会让他失去学琴的兴趣而半途荒废。

陪学、陪练者要做的,首先是在教师授课时做好笔记,记下老师讲的知识类的东西和记住弹奏技术上的要领以及练习要求(最好能和孩子一起练习弹奏以加深对技术要领的理解);其次是在回家后的练习时准确地按老师的弹奏要求和练习方法指导孩子弹练;然后还有温习和抽问教师讲的知识;根据孩子的年龄情况掌握好和正确地安排好练习的时间,让孩子在较好的精神状态下和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样,学习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三、基本功训练——学琴的重中之重

  钢琴演奏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要想弹好琴,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功夫。然而有不少的家长或学生刚一学琴就想弹歌曲、乐曲,特别是学生本人更是不耐烦日复一日地泡在枯燥的基本练习、练习曲中。这种思想其实是一种急功近利或把钢琴学习看成一种纯娱乐性活动的思想。如果把基本功训练变得不枯燥和有情趣当然最好,好的老师也会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但不管怎么样,只要是好老师,他就不可能让学生不练基本功。

  没有搏斗厮杀的功夫怎能上战场?没有弹奏的基本功又怎能将乐曲弹得婉转动听?对于初学琴的孩子,最主要和重要的练习内容肯定是基本功训练,当然也不能排除一定量的乐曲。弹乐曲是将学得的基本功用于乐曲演奏的实践,其实这也是基本练习的一个的组成部分,只是它不是主要的,更不是学琴的全部。随着基本功夫的提高,乐曲的练习分量是会逐步加大比例的。如果急功近利,不循序渐进地练习和提高基本功,刚开始学琴便偏好于生拉活扯地弹一些与自身能力不符的乐曲,那么,他的学习必将走入死胡同而夭折。

  说到基本功,好多人都唯独想到就是要手指“强壮有力弹得响,灵敏独立跑得快。”手指上的功夫当然是很重要的,但除此以外,还有与它相依相存同等重要的耳朵方面的听辨能力、视谱能力和背谱能力的训练。我把有形的手指能力称为“外功”,把无形的后三者称为“内功”。“外功”除了指手形、抬指击键的运动方式方法、手指在琴键上勾牢站稳的能力、独立运动以及跑动能力等以外,还应包括手腕手臂状态、坐姿、相关的肌肉状态、落臂触键的方法和着力方式等。“内功”里最重要的是听辨力即耳朵感知声音(音乐)的能力。训练耳朵也是属于基本功训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俗话说的“左喉咙(唱歌音高不准)”其实并不是他的喉咙有问题,而是其耳朵听辨能力有问题——不能进行正确的信息反馈并及时调整音高,因此就音不准了,就跑调了。同样的道理,弹钢琴的人如果没有敏锐的耳朵,不能听辨出声音中细微的各种差异,如区别声音的柔和与尖锐、虚弱与结实、暗淡与明亮等的差异,甚至也听辨不出较微小的强弱变化,也听辨不出声音长度的微量差别等等,那么他制造出的音乐肯定会让人多死几个细胞而不是美的享受。只有听辨音的能力强的人、能听到“音符背后的含义”(肖邦语)的人才能进一步感知音乐的内涵。

   四、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学习的终结目的

  学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逐步提高在钢琴上表达音乐的能力。

  别以为有了好的老师,练就了一手好的基本功就大功告成了。你不见在音乐院(系)里经常能看见有些学声乐的学生,其声音条件极好,发声方法也不错,但就是唱出的歌没有那个“味”;你也可以看见有这样的钢琴学生,他基本功好,手指很灵活,跑动能力强,弹出的琴声音色也好,也较均匀,但就是在演奏乐曲时缺少了“人情味”,显得很机械——这就是行内人常提到的“没有音乐”。

  音乐是直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的艺术,在演奏时一定要将乐曲中应有的感情变为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将自己融入到乐曲的意境中去。人是有情感的,只要发出一声,我们就能从中感知其中的情感及其它方面的很多信息。琴声虽不是人声,但它是人奏出的。乐器仅发一声也许并不包含太多的情感等信息,但连续流动的琴声就可以展现出演奏者的情感信息和其它的多方面信息。这些信息,也就是肖邦所说的“音符后面的含义”。对这些信息,感知音乐能力越强的人就越是能感知得到和越是感知得多;对这些信息,往往是“只能意会却不能言传”。

  学琴的学生在提高听辨基本功的同时就要注重逐步地去感知音乐。如多听名家的弹奏或其它类型的音乐,同时多细心地听审自己弹奏的音乐,这样就可逐步提高感知音乐中各种细微的信息的能力即理解音乐的能力。只有听辨声音能力强的人才能进一步较深刻地理解音乐,才能感知他人之长而取以丰富自己;也只有能较深刻地理解音乐的人,才能够细心地审视自己所奏出的音乐,并运用所练就的弹奏功夫去准确地表达和诠释自己的理解。

以上四点是作为一个钢琴学生或其家长所应谨记的要务。也许有些家长会说:我又不是要培养我的孩子当钢琴家,我何必这样用心呢?随便学学罢了!但是我要说,哪怕你并不要孩子当钢琴家,但你既然要孩子学琴,那就应该让他学得“象那么回事”,弹奏出的音乐才能让人听来也“象那么回事”。否则,花费了时光,花费了经济和精力,结果换来的却是见笑大方。这样的学习结果,如果你作为一个家长不愿接受的话,那就在孩子开始学琴时就多注意一些吧。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合肥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20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