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16 16:18:00 浏览:932 来源:合肥家教网
[课文阅读]
(一)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①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儿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a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b或上天堂,c或落了地狱,d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c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②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③
(选自第一册《拿来主义》)
1、文中红字“诩”、“给”、“或”、“炙”四个字,正确的读音应为( ) A、xǚ jǐ hè zhī B、xǔ jǐ huò zhì C、xǔ gěi huò zhì D、xǔ jǐ huò zì
2、画线句子①有言外之意,分配的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够“只是”送去,不需取得,体现了中国地大物博,所以不算坏事情。
B、能够“只是”送去,体现了国人的宽宏大量的气度,本来不算是坏事情。
C、“只是”送去,隐含着作者对送去主义者的强烈愤恨;“不算坏事情”是反语讽刺。
D、“送去”是为了别人送来,符合礼尚往来的原则,所以不算是什么坏事情。
3、画线句子②是一个多重复句,下面是对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划分,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abc|d||e B、abc||d|e C、a||bcd|e D、ab||c|de
4、对画线句子③的含义,理解正确的项是( )
A、在外国人所谓“佳节大典”之际,中国人的子孙只能向外国人磕头贺喜,乞讨施舍。这是对送去主义者的辛辣嘲讽,深刻地揭示了送去的危害是祸及子孙。
B、在中国所谓“佳节大典”之际,中国人的子孙只好乞求帝国主义者的施舍。深刻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危害,它将使中国人沦为乞丐,成为亡国奴。
C、在帝国主义“佳节大典”之际,他们用“残羹冷炙”作为对中国的的施舍。这句话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其目的是使中国人成为奴隶。
D、在中国所谓”佳节大典“之际,中国的穷苦百性只好向权贵乞讨。这里辛辣地讽刺了送去主义者自欺欺人的反动本质,他们妄图长期奴役人民。
5、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及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 )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选自第二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括号中应填哪些关联词语,选出最贴切的一项。
A、或者 也 但是 甚至 而且
B、即使 也 但是 甚至 而且
C、或者 也 可是 即使 并且
D、即使 也 并且 甚至 而且
2、“不仅如此”中的“此”和“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中的“两个发现”分别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关系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①是的,②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③然而说到希望,④却是不能抹杀的,⑤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⑦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⑧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⑨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便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选自第二册《<呐喊>自序》)
1、第1段画线句子是一个复句,从四种分析中选出正确的一种。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这一句话的意思是( )
A、决不能因为是我认为一定不能出现的想法,所以叫别人所说的能会有的想法放弃。
B、决不能把我认为一定不会有的理由强加给朋友,要他放弃认为可能会有的看法。
C、决不能拿我认为一定不会有的意见用来说服他,叫他放弃所说的可能会有的意见。
D、决不能用我的看法叫他人放弃自己的看法,这是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
3、“积久就有了十余篇”属于“十余篇”之列的正确一项是( )
A、《社戏》《藤野先生》《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药》
B、《社戏》《一件小事》《故乡》《藤野先生》《明天》《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件小事》《故乡》《风波》《孔乙己》《阿Q正传》《药》
D、《社戏》《狂人日记》《孔乙己》《明天》《一件小事》《药》《故乡》《阿Q正传》
4、第2段“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的意思是( )
A、并不是一个急切地不能对自己的言论加以控制的人。
B、并不是一个急切得不说话心里就不安的人。
C、并不是一急躁到不能让自己说话的人。
D、并不是一个急躁得不能不说话的人。
5、“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是指( )
A、父亲病故,从小康坠入困顿的悲哀。
B、仙台学医,看到国民体格强壮而精神麻木悲哀。
C、弃医从文,听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的悲哀。
D、抄写古碑,亲历或旁观的悲哀的事。
6、“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是因为( )
A、事实上单四嫂子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此作者没有必要叙述。
B、作者已叙单四嫂子做到了见到儿子的梦,这是为了使她心理得到些安慰,从而使作品减少点悲剧气氛。
C、单四嫂子做了没有见到儿子的梦,不仅是为了给读者以想象空间,也体现了现实义的创作态度。
D、单四嫂子不会做到见到儿子的梦,但故意不叙,是为了给她留下一丝希望,也使作品增加一些亮色。
7、“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一句,如果调换一下位置,可放哪一个词之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两段文字的内容可概括为( )
A、叙述了《呐喊》创作的经过。
B、说明《呐喊》创作的动机和指导思想。
C、总结了《呐喊》创作的经验。
D、概括了《呐喊》创作的意图和成绩。
(四)
①我们所说的辞章涉及语言、章法和风等方面。②一个作者力求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多样句法和章法,目的是为了运用自如,能够把内容传达得准确而生动。③把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对文章形式基本的要求。④用词不妥帖,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费解甚至误解。⑤在(甲)之外,还要求文章写得(乙)。⑥在辞章拙劣的文章中间,人们所读到的永远只是(丙)的词汇,刻板的句法、章法,即使这种文章把意思大体表达出来了,也会因为它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而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不愿意亲。⑦所以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选自第三册《义理、考据和辞章》)
1、在文中(甲)(乙)两处填上恰当词。
甲: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
2、选择适当的词填在(丙)处。
A、干枯 B、干涩 C、干瘪 D、干涸
3、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A、①句 B、②句 C、③句 D、⑦句
4、这段文字七个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 )
[延伸阅读]
(五)
①
真假的迷雾并非谁在故弄玄虚,而是来自世界本身的纷纭繁杂,来自事物的变易不定。世间万事万物本身就是真假相混、虚实互易、杂居并存的。如果我们把整个世界不加区别地一律看待,那当然就很难分辨真假,很难找到一个批判真假的统一标尺。如果我们把世界分为物理世界、心理世界两个部分,那我们便可很容易地发现,这两种世界对真假的衡量尺度、评判标准并不完全一致。物理世界??除却人类精神之外的物质世界,是一个客观世界,它遵循和服从的是事理;心理世界 ??人类精神的世界,是个主观世界,它遵循和服膺的是情理。物理事理循自身规律运行,往往不以人的的意志为转移;心理情理则要求“按照人的尺度”来看待和处理一切,常常随顺人意而生灭。举例来说,我们每日所见之太阳本是一个巨大的灼人的火球,按照科学的也是物理的眼光来看,它东升西落,亘古不变。可从人的感觉和心理的眼光来看,它旭日初升时红艳而巨大,日行中天时反变得亮而小,而且随人心境的变易还会有亲切慈祥与严酷残忍之别。这类感觉在人的心理世界来看是真实无伪的,可于科学和物理来看则虚假不实。同一轮月亮科学和物理告诉我们它本身并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可从感觉和心理角度来看,它确实洒散银辉,辉映万物,气度不凡的。科学和物理早已探明月球上并无生命存活(这是合乎事理的真),而作家艺术家却仍在描写和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之类的神话(这是想象和情理的真)。又如在文学作品中狐狸会说话,小草会唱歌,岩石能沉思,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这些在物理世界中皆是不可理喻的,百分之百的假,但在心理世界中,它们却是真实可信、生动感人的。《西游记》《聊斋志异》之类小说若用物理事理衡之,是要被斥荒诞不经的,但于心理情理衡之,则不惟不荒诞,反有巨大的感染力,被尊为杰作。即便是《红楼梦》《三国演义》之类较为写实的小说,若用严格的物理事理标尺衡量,其中不少的人事景物也不具有客观实在性,也难逃脱虚假不真之责。由此可知,艺术中的真假主要是依据心理、情理来区别;而生活中的真假主要是依据物理来区别,二者虽有联系,但却不尽一致,各有自己独特的领地。生活中的真假一般以存在不存在为分界线,存者为真,不存者为假,它通常确定难移,不会随艺术中的真假而改变,故它是艺术真假的依据和基础;艺术的真假建筑于生活中的真假之上,但又不局限于此。它可以依从也可以改变或超越生活中的真假,即艺术中的真假可以与生活中的真假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但它却必须要符合依从心理的真假、感情和想象的真假。然而艺术的天地并不只限于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同样是它表现和反映的对象。因此它又要把物理事理和心理情理结合起来以表现更高层次的人理,即符合人性,符合于人的行动活动规律、精神倾向法则的原理。由于艺术是以人的中心来运思的,故人理就是衡量艺术真假价值高低的最高法则。所以一切假定性也好,真实性也好,想象虚构也罢,最终皆须验之于人理;若违背了心理、情理、人理,则必是虚假而无生命的东西,那样的东西是永远也没有资格跻身文坛的。
1、下面四句,有一句是本文的开头,请选出来。( )
A、生活中的真假与艺术中的真假的区别在哪里呢?
B、物理世界、心理世界这两个部分的真假的区别在哪里呢?
C、艺术中的真假主要依据是什么呢?
D、生活中的真假主要依据是什么呢?
2、为通俗易懂起见,请根据前后文更换文中两个画线的词。
①“批判”可更换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服膺”可更换为___________________
3、①要拨开“真假之迷雾”,需要有衡量的“尺度”,这“尺度”应是_____________
②艺术中的真假衡量尺度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列举《西游记》《聊斋志异》《红楼梦》《三国演义》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
5、根据本文的意思,理清“心理”、“情理”、“人理”的关系。把这三个概念分别按照其关系地位填入适当的图示格中。下设两种图示,请只选其中一种填写。
6、在下列议论中,选出与上文观点不相容的项。
A、巴尔扎克曾把小说称为“庄严的谎话”,这“谎话”就是指它不符合物理或生活事实的真,而“庄严”则是指心理态度或心理情感的真诚。
B、为了不违背事物本质,文艺作品的创作不可以顺随感情意志的需要而自由拆卸、组合、更改事物。
C、为了遵循生活的规律,文艺作品的创作不可突破时空的限制。
D、文艺创作在放宽放松了对物理世界的要求之后却增加了对心理态度和心理情感方面的要求。
(六)
①“我们的上下级关系,当官的太像‘官’了,不当官的太敬‘官’了!”这是几年前一位美国友人对我国一位作家说的话,( )
②我前一阵在某镇蹲点,曾见一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有一天带了几个人,说要视察农贸市场。你要视察就视察吧,可他不,一来便要和镇党委书记面谈。恰恰书记一大早就骑车到村里检查抗旱情况了,可那主任非要秘书打电话找书记回来,稍迟几步还大发其火:“如果我还是县委副书记,他能不快来?”正当他气呼呼拂袖而去时,从田间匆匆赶回的书记忙赔笑脸打招呼,设宴敬酒不迭,才为他老人家解了气,释了疑。
③共产党的干部为什么不叫官而称“公仆”?就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主人”。官与民,上级与下级,只有分工不同,而无高低贵贱之分。各级干部首先应该想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上级机关的同志必须念及基层的同志十分辛苦,大量面对面的具体工作,不是发发文、开开会便可解决的,而且“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要面对许许多多的“顶头上司”。上级机关的同志到基层部署、检查、协调、指导工作,为群众服务,应大力提倡;但必须真有为民之心,注意体谅下级,体察民情,下基层要办实事,“赢得基层老少安”,切不可趾高气扬摆架子,使“基层老少都厌烦”!
④中国的老百姓说谁“做人不像人”是咒骂,而说谁“做官不像官”则往往是赞扬。由于长期受封建主义思想和剥削阶级意识的影响,官贵民贱、上荣下辱的观念还远未根除。许多人官“念”过重,“官本位”思想过浓。他们为民时可与群众平起平坐,同甘共苦,甚至立誓“苟富贵,勿相忘”。可一旦升迁,便陡地飘飘然起来,仿佛不处处炫耀不足以高人一等,将主仆关系全颠倒了。他们摆不正自己与群众的位置,思想上有距离,感情上有隔阂,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要求熟视无睹,对群众困难并不真知,凡事不从工作出发,而是庸俗地计较接待规格,讲究官阶对等,像旧社会的官老爷似地要基层群众恭维、服侍自己,久而久之,使得干群关系不如革命战争年代可同生死、共患难那样融洽了。
⑤其实,就是在封建时代,有识之士对官民关系也曾作过显示着进步意识的阐述,有的还付诸行动。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已轻,何况吏乎?柳宗元在柳州做了赎奴、开井、垦荒、兴学、除巫等益民实事,赢得了“吏为民役”的声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干部,有什么理由不淡化“官”念,强化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选自《求是》1992年第20期)
1、根据文意,填入第①段结尾方框中恰当的一句是( )
A、这话虽是一针见血的,但也有点偏颇。
B、这话是有点偏颇,却是一针见血的。
C、这话虽是一种偏见,但也是一针见血的。
D、这话虽然一针见血,却是一种偏见。
2、第②段画线句是对文中___二字的形象写照。
3、同样是分析问题,第②段侧重于_____,第③段侧重于____。
4、第④段中最能概括段意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
5、同是“官念”二字,第④段引号用在“念”字上,而第⑤段引号用在“官”字上,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内容看,第⑤段画线文字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是( )
A、并列 B、对比 C、层进 D、总分
7、本文论证了_____________关系;提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B
2、C
3、B
4、A
5、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深刻地揭示了送去主义必然造成祸及子孙的惨重后果。
(二)
1、B
2、“此”指代: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两个发现”指: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还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3、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这是点与面、详与略的关系。这样写的作用是:表明了马克思作为一
个科学家研究的领域之大、成就之大,突出了他卓越的理论贡献。
(三)
1、C 2、C 3、D 4、B 5、C 6、D 7、放在“所以”之前 8、B
(四)
1、甲:准确 乙:生动 2、C 3、B 4、C
(五)
1、A
2、①评定 ②信服
3、①物理尺度和心理尺度 ②心理尺度
4、艺术中的真假主要依据心理情理来区别
5、
6、BC
(六)
1、B
2、敬官
3、摆事实;讲道理
4、由于长期受封建主义思想和剥削阶级意识的影响,官贵民贱,上荣下辱的观念还远未根除。
5、注意的角度不同(强调的重点不同、侧重点不同等)。或答前者的重点在“想当官”(当官的念头、意识);后者的重点在“官架子”(太像官等)
6、C
7、上下级关系和官民关系;共产党干部应淡化“官”念,强化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或文章末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