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合肥

家庭教育中体罚的危害及对策研究

2011/3/26 9:52:00 浏览:1610 来源:合肥家教网

家庭教育就是指在家庭中由家长(主要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的成年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对培养人的要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我国社会实行传统家长制:认为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支配;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打孩子不但是父母的权力,而且这个权力得到伦理法律的支持。家长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导致体罚在中国家庭教育中比较普遍,危害着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加以关注,并切实解决。

一、家庭教育中体罚的现状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体罚在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前不久,笔者在几个中小学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数据见表1。

表1:不同年龄段体罚状况调查表

年龄阶段
样本人数
体罚人数
体罚原因
体罚方

小学(7~13)


200


156


成绩差,玩游戏,

不听话,打架等
罚跪、罚站或辱骂

初中(13~16)


100


29


玩网络游戏,成绩差


辱骂、施用棍棒、

皮带、衣架

高中( >16)
100
2
----
----

从上述调查可以清楚地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体罚的比例不断地下降。但是孩子童年时代受到家庭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小学阶段对孩子的体罚对孩子会造成伤害。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①考试成绩不好或学习不够认真、作业未按时完成是孩子受到体罚的主要原因;②玩游戏,不听父母的话,和别的小孩打架等也是孩子被体罚的原因。

通过对部分家长追踪调查,笔者发现大部分家长都是出于对孩子的期望,望子成龙的心理,而孩子在学校和生活中的表现让他们感到失望,从而采取体罚的教育方法。听到的最多的话是“都是自己的孩子,哪真的忍心打他呀,但是孩子不争气、不听话,不打不行,别人都是这么教育孩子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办”。可见,家长们都是 “恨铁不成钢”地很心疼地体罚孩子。虽然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孩子们又是怎么想的呢?从调查结果中得知:40%孩子是“不服气,内心抵制”、21%的孩子表示“没办法,只好忍受着”,只有22%孩子感到“自责,努力改正”。更值得父母警觉的是,受到体罚后有15%孩子“真想离开这个家”,这与父母教育孩子的初衷大相径庭[1]。

二、体罚的危害

体罚在我国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还广泛存在。社会在发展、进步,但我们的许多父母却仍坚守着传统家长制下的体罚方式教育子女,不主动了解子女,缺乏与子女沟通的态度和方法,对传统的体罚不假思索地沿用。一般家庭中的体罚虽然没有给孩子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但是,体罚行为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是很严重的[2][3]。

(一)体罚会影响孩子自信和自尊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伤害子女的自尊心,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有相当数量的孩子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本来可能有十分的干劲,也只剩下五六分甚至更少了。经常挨打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性格上显得孤独。长此以往,很难振作起来,成为一个被自卑感笼罩着的人,不但会延迟进步,甚至可能自暴自弃,那将是很可怕的。如李晓敏,女,13岁,初中一年级学生,小学六年均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父母的掌上明珠。进入重点中学以后,晓敏不像小学那样优秀突出,父母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她和颜悦色了,抱怨她不如别人有出息,碰上父母心情不好还会被打。晓敏不再像以前那样开心了,渐渐地她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再爱说爱笑,怕和同学交往,不敢表现自己,怕出错,遇到困难不敢面对。

(二)过于频繁地体罚孩子最常见的后果是把孩子“打疲了”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开始使用体罚时效果很好,可是,逐渐地孩子脸皮越来越厚,越来越不听话,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成了“老油条”了,只有不断地加强体罚的强度才能有效果,但也收效甚微。家长没有意识到,体罚有可能强化孩子的错误行为。对孩子严格要求固然重要,但过分地严格特别是用粗暴的手段对待孩子,非但达不到要求,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这几年,由于家庭伤害、尤其是暴力伤害致使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正在逐年增多。究其原因,只要是一些家长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动辄发火、非打即骂,置孩子的自尊、感情于不顾,使他们得不到家庭的理解、尊重和温暖,以致走上背离家庭、背离社会的犯罪道路。聪明的家长和老师都懂得,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耐心尤为重要。孩子们不可能用好的行为去回报粗暴的态度。严厉的惩罚不会解决任何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制止错误的行为,通常还会使问题变得更糟[4]。

(三)体罚易导致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

每个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就说谎,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欲望,如逃避惩罚、取得父母老师的欢心、获得某些奖励、引起别人的注意等等。有的父母一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为了避免挨打,孩子会抱着能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骗过一次就减少一次“灾难”的心理。李兰小学三年级之前的时候是个很乖的孩子,可是因为特别喜欢喝饮料但她妈妈不让她多喝,她就偷着喝,然后把瓶子藏起来,大人很奇怪,因为偷喝饮料的事,她没少挨打,为什么她还会做出这样的事。当笔者问她时,她说:“我喜欢喝,可妈妈不让,又怕妈妈发现,她发现了会把我的手打肿到不能写字的!所以我就藏在衣橱里了。”她甚至悄悄说:“我都藏了很久了妈妈才发现!”其实,她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就是因为怕被妈妈打才这样做的[5]。

(四)孩子常挨打可能导致智商低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研究员报告称,从小经常挨打骂的小孩在智商测验中平均得分98,不常挨打骂的可得102。他们认为,原因是不打骂孩子的父母花较多时间讲道理。加拿大儿童健康研究所同意这个看法,认为小孩受到支持时心智发展比较健全,责打后必定只存“拚或逃”两种反应。这都不利于儿童坚定地思索解决麻烦的办法,发挥不出创造力,只存硬拚或一走了事的念头。所以,重要的是诱导孩子正视当前问题,设法解决,不是让孩子失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一走了之。(注:资讯前沿http://news.Yanhan.com)

综上所述,体罚给一个孩子的危害是很严重的,体罚只会让您的孩子和您产生隔阂。家庭教育中不能动不动就采用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小孩,将其当成教育小孩的一个法宝,而是应该更多的去和小孩沟通,充分的了解小孩的心理,更多去鼓励小孩,必要时适度体罚,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教育小孩。

三、建议:家庭教育要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小孩

我们也不应该简单无端地否定体罚,很显然,体罚还有它存在的土壤,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体罚也确实能起到教育的效果。著名教育家罗兰曾讲过:“体罚”对犯错的孩子是一味特效药,但是一定要用在适当的时机,用得多了,就使他产生抵抗力,再用就没有效果了。因此,通过家长教育方式的改变,更多的去和小孩沟通,充分的了解小孩的心理,结合体罚的手段,才可以更好的教育您的孩子[6][7][8]。

(一)家长应该学会识别错误行为

什么样的行为就是错误的?小明的父母怕他放学后在外面贪玩,规定他五点钟到家,可是他今天六点半才到家,小明的妈妈在六点时打电话到学校,老师说四点半小明就走了,那么小明晚到家就一定要受到惩罚吗?如果他是因为在路上遇到了老奶奶需要帮助,他把老奶奶送到家自己才回家的呢?我们个人对错误行为的看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自己的父母与老师,同事与邻居,总的来说,是整个社会向我们施加影响。家长往往只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孩子的行为是否正确。在公正地判断一个孩子的行为是否有错之前,我们应该弄清事情发生的环境,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以为孩子犯了错,就要受到惩罚。弄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你也许会发现孩子那么做是可以理解的。

什么样的行为应该受到惩罚?在确定孩子是否犯错以后,要判断他是否该受到惩罚。比如徐小慧打坏了客厅里的花瓶,如果是她和弟弟玩时不小心碰倒的,这属于意外,是偶然性错误,只需要告诉她以后要小心,到安全的地方玩耍就可以了;如果是她心情不好为了发泄故意打破的,这就是原则性错误了,应该好好地教育一番。

(二)家长应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倾听孩子

一个工程师在没有弄清楚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预应力时,是绝对不会用它制造汽车的,一位裁缝在做衣服之前,他必须先确认布料是否够尺寸,对于父母和老师来讲,同样重要的是,要引导和教育孩子,就必须先了解他们。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与父母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喜欢跟父母说当天发生的事情,渐渐地父母与子女间产生了“代沟”,那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呢?尊重是首要的。因为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父母与孩子之间才能有愉快的沟通。另外,倾听是必须的。倾听是一种态度,倾听是了解孩子的最佳途径。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让孩子宣泄心中积郁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停下来”。即在心理上、行为上“停”下来,全神贯注听孩子说话,表情上给以回应。第二,要“等一等”。关切地注视孩子,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话,等着他说下去,用“哦”、“我明白了”给予情感呼应。第三,要“自己来”。让孩子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直接评价孩子的行为,并把孩子面对的问题清楚地说出来。如果你能倾听孩子诉说一次,那么你与孩子的距离就拉近多一点。

(三)用民主的方式对待孩子,帮助孩子唤起在个体内部的自我强化和惩罚机制

家长要讲民主,在前边已经写到。家长要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给孩子说话的权利。家长与孩子既有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又有民主平等的关系。学校里讲教育民主,教学民主,家庭里也要贯彻民主精神。讲民主,孩子会更有积极性。遇到事情,先考虑一下孩子的意见,多问几个“你怎么认为”或“你同意吗”,与孩子一起讨论商量,共同制定计划并照着做。孩子犯了错以后,与孩子平等地交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帮他分析错误原因,提出避免此类错误的建议,让他了解为什么那么做是错的,如果孩子的确犯了原则性错误,他也一定愿意接受惩罚。而惩罚的方式和强度,你同样可以和他商量着决定,因为惩罚只是种手段,给个教训。在与孩子的民主交流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让他能够自己判断事情的对错,犯了错误以后及时更正,这才是最根本的[9]。

(四)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每位家长都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都懂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的行为与其父母是极为相像的,因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每天的耳濡目染,父母的好习惯坏习惯都会被孩子习得。但往往家长自己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却在孩子犯了错以后严厉对待孩子。父母打孩子,实际上起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别的孩子的坏榜样作用。遗憾地是,有的家长这样对孩子说:“谁打你,你就打他;谁骂你,你就骂他。”有一位家长在孩子被另一孩子打了一巴掌之后,领着孩子到学校找到打人的孩子,当众亲手给了那个孩子一巴掌,而且说:“儿子,记住,就得这样!”试想这样教育出的孩子会懂得对待别人要和平友爱吗?

(五)掌握体罚的度

对于体罚,会打不会打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因此,家长应该了解一些体罚的技巧。这里给赞成体罚孩子的家长提四个建议:

第一,体罚不要过频,体罚要适度。以免伤害孩子的身体或者增强了孩子对体罚的抵抗力,所谓“打疲了”。

第二,注意体罚的时机。体罚孩子一定要在孩子确实出现重大错误和过失的时候。体罚孩子要冷静、理智,避免情绪化,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不愉快迁怒于孩子,拿孩子撒气。体罚孩子,一定要孩子服气,不但口服,更要心服,这样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不损害亲子之间的感情。

第三,注意体罚的场合。体罚孩子应该在私底下实施,不能在大庭广众或亲朋好友面前打骂孩子,更不能当着孩子同学老师或同伴的面,以免打击他的自尊与自信。

第四,体罚孩子之后,切忌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不忍的表情。假如你在孩子哭后,去哄孩子甚至向孩子道歉,孩子就会认为错的人是你而不是他。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是一门艺术,家长要多学习、多反省,学会正确的教育方法,切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给孩子一定的发言权,让孩子能够与父母平等交流,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合肥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20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