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18 8:29:00 浏览:735 来源:合肥家教网
人在空腹时会求食,口渴时要觅水。在从事学习活动时也会感到某种欠缺??精神上的空白,这就是学习动机里的需求因素。
从原理上说,要强化学习动机,其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有强烈的需求。
所谓创造需求,就是使孩子从饱食终日的心理状态中摆脱出来,使之感到某种精神上的“饥饿”。但是,现代的孩子一般都过着优裕的物质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无所用心,不思进取,甚至精神萎靡。有的外国学者主张,现代的家庭生活不能过分满足儿童的需求,在衣、食、住等所有物质生活方面最好是使之稍微俭朴一点,使之有所不足。这是值得我们家长深思的一句话。
不仅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是同样。信息的洪水汹涌而来,不知“知识饥饿”的孩子是很多的。例如,觅书的需求源于知识的饥饿感,对于不知知识饥饿的孩子来说,书籍不可能是需求的对象。当教科书及其他书籍源源不断地提供在他面前时,他是不会主动寻觅书籍的。这样,信息过多剥夺了知识饥饿感,因此,提供给孩子的书籍不能过滥。无论在学校、家庭,不宜提供过多过滥的参考书籍。在这里,必须使孩子直面未知的世界。孩子被紧紧捆在课桌上,这种体验就少了。从广泛的体验中培养兴趣和爱好乃是培养动机的重要方面。
一般地,多数孩子丧失学习动机的原因在家庭生活中。当然,直接原因是考试的失败和来自老师的冷眼,但作为间接的原因是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因此,在考虑学校里的教师应有什么激励方式的时候,家长有必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进行的。?
在母子一体式的亲子关系中培育起来的“现代孩子”,怀有强烈的报答母亲期望的心情。当他认识到母亲的期望水准远远高出自己的实力水平的时候,正是小学高年级至初中阶段时期。这时,他不相信自己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从而丧失了学习动机。对于这种孩子,有必要劝告他们认识自己力所能及的水准,不要让他硬逼自己达到超越自身水准的过高要求,而且要强调致力于追求同自身相称的水准,而当他达到了这个适当水准时就给予表扬,这才是有效的激励。
那么,既然必须抱有教育期望,这种期望是否越大越好呢?其实不然。一旦父母抱有过高的期望,孩子就无法适应,这样就会导致其放弃学习的努力,丧失学习动机。因此,成人抱有的期望应当是适于孩子能力发展水准的。不适当的过高的期望是不能唤起相应的学习动机的。
再者,父母的教育期望不仅要有适当的水准,而且要符合孩子的个性,否则也容易招致失败。因为,如果父母全然无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一味只想达到自己的愿望,结果也只能招致学习动机丧失,落个事与愿违的结局。
同教育期望一样,自立精神也是重要的条件,要培养积极向上的孩子,就得从其幼小时期开始注意这一点。有的父母为子女操办过度,诸如从学习进度直至测验均作了规定,这将使子女本人失去自己制订计划并付诸实践的余地,一切都得照父母的命令、指示行事,这是有碍于自立精神的培养的,长期下去会形成学习上的依赖性。
没有自立精神的孩子往往被评价为听话的好孩子,然而随着年级的递升,学习退步了。这是由于他缺少自立的生活体验,缺乏主动学习的动机,没有掌握主动计划自己的学习活动的技能。因此,家长要通过孩子自己去计划、实施、反思这一连串的行为,培养起孩子“我要学”的积极性。被剥夺了这种自立体验,一切唯父母是从的孩子,从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小学高年级开始就已丧失动机,乃是势所必然。
从幼小时期开始尽可能让其凭借自力解决问题。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自己起床,这些生活习惯的形成已是培养自立精神的要点。在游戏中也可促进自立行为,诸如自订计划、自己整理的习惯等等。进入小学后更应当重视自觉的习惯。有的孩子表面上看,活泼好动,容易被视为学习积极性高。但他们多付诸身体活动本身,缺乏潜心思考和思维的内化过程。他们的身体活动层级的积极性与内化了的动机之间是有差距的。作为学习的动机,后者更应受到重视。所以,家长必须指导孩子自主决定学习计划,并且自我评价学习成果,从而一步步地让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