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合肥

别把家长的“兴趣”强加给孩子 把培训班当社交场

2010/7/1 11:05:00 浏览:577 来源:合肥家教网

杭城某小学三年级学生,一周要上8个兴趣班,班主任应老师看不下去了,给家长写了整改意见书??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兴趣班必须缩减。(详见昨日本报C16版)

  昨天的这个信息,让很多读者有话说:要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报多少合适?应该以什么类型为主?记者也咨询了一些教育界人士,他们普遍认为,上兴趣班没有错,但不要把家长的“兴趣”变成孩子的兴趣班;对于家长来说,除了兴趣班,还需要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品行,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A 升学不确定感,使竞争提前 

  “有些人在排队领取食物时,领完以后还要排队再领一次,他们是饿怕了。现在兴趣班很热,跟家长的这种心理比较相似。”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小学校长罗永军说,现在不少培训主要集中在考试科目上,比如数学、英语、科学等,“家长很明白,要上名牌学校,选热点专业,分数越高越有保障。”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感,家长把竞争提前了。

  罗校长说,如果孩子有兴趣上兴趣班,那很正常,但有些家长只要听到哪里有个老师上什么课很管用,就会想办法把孩子送过去。“这样的信息传递多了,培训班占据了孩子的主要空间,孩子就会厌学。”

  》》B 家长选培训班,别忽略孩子感受

  “现在家长培养孩子更像是在投资,不断让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补习班,希望孩子将来以考上好学校作为回报,带有很强的功利心。”一位从事多年培训工作的老师说,“现在几乎参加任何活动都要花钱,有些活动的费用,老实说,连我都觉得太高,可是即使费用再高,名额也一样爆满。一方面,这说明家长在培养孩子方面不计成本,而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家长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越贵越好。”

  这位老师说,家长在给孩子报兴趣班时,普遍存在着盲目跟风的现象,认为其他孩子参加了培训班,自己的孩子就不能落后,而孩子真正的兴趣是什么,却常常被忽视。“家长的意志不等于孩子的意志,兴趣班应该符合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家长的兴趣,盲目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绝对是弊大于利。”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谷平认为:“家长给孩子选择培训班,其实很矛盾,这里面有一个原则,孩子的感受很重要,参加各种培训,他是否感受到快乐!一味参加培训班,忽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可能导致赢在起跑线上,输在终点线上。”

  》》C 理性的家长,把培训班当社交场

  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黄建明认为,聪明的家长为孩子选择的兴趣班,是建立在孩子的兴趣上的,“先是让孩子玩一玩,如果判断不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他们就会放弃。”

  “为什么学习对孩子来说,变成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它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和承受时间,或者是我们把学习异化了,变成了考试。”黄主任说,只要不是考试,孩子都喜欢,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办培训班的目的,不是加强技能,而是一种社会活动,孩子的成长,品德、习惯的养成,需要以活动为载体。

  在黄建明看来,把孩子关在家里看电视、上网,或者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好的培训,就是一种休息,当然,家长在选择时,不要都是坐在教室里的上课。”

  》》D 长大了连电话都接不好,谁之过

  黄建明说了一个故事,有些可笑,但活生生的。

  他说,有一个大学生来他这里实习,家长介绍说,孩子能力很强的。“我就试了一试,结果让我吃惊,大学生竟然接个电话都不会。”

  黄建明在办公室给大学生先打了一个电话过去,大学生接的,就问:“你好,某某在不在啊?”“不在!”就挂了电话。过了一会,黄建明再打过去,“能不能帮我找一下某某?”“他很难找的!”又挂电话了。接着,黄建明过去了,问大学生,是不是有人找啊,打电话来的姓什么,问了些什么呀,有没有留下电话号码?大学生傻眼了!

  “这怪谁啊,我们的家长有责任。”黄建明说,现在家长关注的仅仅是孩子的成绩,选择培训班,就找能提高成绩的,觉得上其他培训班都是浪费时间,日常礼貌、日常生活都不会,“哪怕接一个电话,都怕打扰了孩子!”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合肥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20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